理士蓄电池充电理论是什么?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口理士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所示。实验表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理论和实践证明,CSB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同类松下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 理士蓄电池的放电要求,蓄电池实际放出的容量与放电电流有关,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的效率越低。例如,12V/24Ah的蓄电池当放电电流为0.4C时,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时间是1小时50分,实际输出容量17.6Ah,效率为73.3%。当放电电流为7C时,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时间仅为20s,实际输出容量0.93Ah,效率为3.9%。所以应避免大电流放电,以提高蓄电池的效率。一般电路设计和用户选择负载时,都要保护UPS蓄电池逆变放电电流不超过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