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8600883511

杜绝铅酸蓄电池污染整治任重道远

分享到:
点击次数:321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15日10:42:30 打印此页 关闭

铅酸电池行业目前的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整治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且只依靠国家政策来强制督促显然不够,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也同样重要。
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生产污染没得到解决
“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生了至少27起与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行业有关的严重的集体铅中毒事件,仅2011年上半年发生6起。”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理事张弘说。其中,浙江省一家生产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工厂附近的居民,至少有300人被查出血铅浓度超标,高出正常值高指标的7倍。2011年安徽省发现的一起铅中毒事件中,有100多名儿童被发现血铅含量超标。  
  据记者了解,铅蓄电池行业中小企业多为组装企业,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低,生产设备、环保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卫生防护制度不健全。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组装企业甚至证照不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造成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针对此种情况,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应增强环保意识,自觉的完善相应的环保设施,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应措施,对自己也对他人的生存环境负责。对于不配合的企业,相关部门须坚决予以取缔,严惩不怠,这样才有警示作用。  
 回收处理问题多相关体系亟待健全
  环保组织调查显示,我国铅酸蓄电池的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电池中所含的各种金属,如钢、锌、锰、镍、钴等,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再利用。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城乡垃圾管理部门或电池生产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电池回收体系,且相关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不明晰。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废铅资源的回收还没有全国性的回收网络,市场不规范,“回收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多家收购、多管齐下,分散经营”的状态。从事铅酸蓄电池回收的部门有数以万计的个体私营收购者、蓄电池零售商和制造企业、再生铅企业、汽车维修店以及物资回收公司和物资再生利用公司。其中,回收的主力军是大量个体从业者,其回收量超过一半以上,大约占60%。同时,在回收加工过程中,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据了解,一些小型再生铅厂的回收生产工艺还基本停留在原始的火法工艺,缺乏收尘设施,环境污染严重,铅的回收率高仅为85%,其余15%的铅以废渣或废气的形式排入环境。  
  专家建议,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拆解、再生过程加强控制,首先要尽快完善与之相关的法令、法规,建立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回收体系,这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美的“谁生产、谁回收”,集中处理的模式,生产者、销售者负责回收废旧蓄电池,由专门的冶炼企业集中冶炼。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优胜劣汰
  准入门槛低是国内铅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012年7月,《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该条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使得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将被拒之门外。据环保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全国在生产铅蓄电池企业已由原有的3000多家减至253家左右。行业准入条例的实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环保和防污投入缺失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这也为剩下的优质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得我国的铅酸电池行业正逐渐向高壁垒、高集中度转变。 
  整体来说,铅酸电池的环保整治,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行业准入条件的落实都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行业集中的提升也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引入公众监管机制共同监督管理
  环保组织还建议,由环保部、发改委和住建部牵头建立或指导各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建立废电池回收处理专项基金。该基金的管理过程应包含生产者、回收者、处理者、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和媒体的代表。在基金创建之初,各级政府应适当进行投入,保证启动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引入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共同监督废电池回收和处理过程,并逐步淘汰对环境和健康影响很大的废电池不当拆解和利用活动。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内铅酸电池的污染整治之路充满艰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相关法规标准日渐健全,企业真正提高环保意识,相关主管部门责任落实到位,再辅之以生产许可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和公众监督机制的配合,我国铅酸电池制造及回收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996其实是一种选择。想要过安逸日子的,按时上下班,有更大欲望的必然要付出更多。但很多人其实既想要996的薪资,又想要公务员的待遇。很多企业是既想只发3000薪资,又想让所有人996。

这方面还是市场经济好,不以工时为衡量标准,回归到业绩。完成KPI,那升职加薪,完不成KPI那辞职走人。至于你完成KPI的过程是在家睡懒觉还是996,那看自己本事了。

市场经济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是博弈,终还是看价值。你真的能创造那么高的价值,那公司一定会通过加薪升职来留住你,如果你想加薪而公司不给,那可能是你产生了认知偏差,实际上你并没有创造那么多的价值。

我有一个朋友在体制内,经常羡慕我们这些外边的人,挣得多,我们也会羡慕他生活安逸压力小。但羡慕归羡慕,我们双方再来一次都不会去选择过对方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两种平行的价值观,不存在高低对错。所以我提倡公司不要强制996,那些想更顾及家庭和生活的,完成本职工作,那些想获得更多,跑的更快一点的,承担更多工作。

当然,我也见过一些人,工作做不完,也不想加班,后还希望涨薪,不然辞职。我觉得,那还是辞职的好,因为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是在被资本剥削剩余价值,但说句实话,也有很多人其实根本创造不了价值,谈什么剥削呢?

上一条:铅酸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和分析 下一条: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理士电池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float2006.tq.cn/floatcard?adminid=9846004&sort=0 ></SCRIPT>